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金纳米颗粒150nm的技术


以下是关于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150nm金纳米颗粒的详细说明,涵盖制备、特性及应用:
1. 基本特性
金纳米颗粒(AuNPs)核心:
尺寸:150nm(可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或透射电镜TEM验证)。
表面等离子共振(SPR):在可见光区(约520-600nm)有强吸收,可用于比色检测。
稳定性:需表面修饰(如SA)防止聚集,SA提供负电荷增强胶体稳定性。
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:
结合位点:每个SA可结合4个生物素分子,实现高密度生物分子偶联。
偶联方式:通常通过静电吸附或共价连接(如羧基-氨基交联)将SA固定在AuNPs表面。
2. 制备方法
步骤示例:
AuNPs合成:
柠檬酸钠还原法(适用于小尺寸):需调整方法(如种子生长法)制备150nm AuNPs。
表征:UV-Vis光谱(SPR峰红移)、TEM(确认单分散性)。
SA修饰:
活化AuNPs:用带羧基的 linker(如11-巯基十一烷酸,MUA)修饰AuNPs,EDC/NHS活化羧基。
SA偶联:将SA与活化后的AuNPs孵育(pH 7.4 PBS缓冲液,室温2小时)。
封闭:加入BSA或乙醇胺封闭未结合位点。
纯化:
离心(如10,000rpm, 15分钟)去除游离SA,重悬于缓冲液(如含0.1% BSA的PBS)。
3. 关键质量控制
结合效率:
BCA法:测定上清液中未结合的SA浓度。
SDS-PAGE:验证SA是否成功偶联。
功能性测试:
加入生物素化荧光分子(如FITC-生物素),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信号。
4. 应用方向
免疫检测:
侧向层析:作为信号放大标签,检测生物素化抗体(如新冠病毒抗原检测)。
ELISA替代:SA-AuNPs增强比色信号,提升灵敏度。
分子诊断:
DNA检测:结合生物素化探针,用于核酸杂交(如SARS-CoV-2 RNA检测)。
细胞标记:
靶向标记细胞表面生物素化受体。
药物递送:
装载生物素化药物,实现靶向释放(需优化尺寸以穿透血管屏障)。
关于我们:
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纳米颗粒、纳米金及纳米金棒、近红外荧光染料、活性荧光染料、荧光标记物、蛋白交联剂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点击化学产品、树枝状聚合物、环糊精衍生物、大环配体类、荧光量子点、透明质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纳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红外荧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,MRI核磁造影产品,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。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!
同系列:
二硫化钼纳米片
中空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
普鲁士蓝纳米颗粒
铂纳米颗粒
钯纳米颗粒
蛋黄状磁性中空介孔二氧化铈
介孔二氧化铈
二氧化铈纳米棒(L<100nm)
二氧化铈纳米颗粒50nm
氧化铈纳米棒
中空介孔氧化铈
二氧化铈纳米颗粒10nm
二氧化铈纳米板
- 上一篇:PEG修饰金纳米颗粒的介绍
- 下一篇:油溶性金纳米颗粒10nm的描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