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资讯 > C16-18:1 PC的制备方法有哪些

C16-18:1 PC的制备方法有哪些

2025-07-02 [6]

C16-18:1 PC(1-O-十六烷基-2-油酰基-sn-甘油-3-磷酸胆碱)的制备通常涉及以下关键步骤,不同方法的核心差异在于合成路径设计、中间体纯度控制及反应条件优化

一、化学合成法(酯交换与加氢反应结合)

  1. 原料准备

    • 步骤:将油角/皂角与甲醇按1:2~3摩尔比混合,加入复合催化剂,在140~180℃下反应,随后减压蒸馏得到纯度≥99.5%的十六烷基脂肪酸甲酯。

    • 十六烷基来源:利用油角、皂角等生物质原料,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十六烷基脂肪酸甲酯。

    • 油酰基来源:通过植物油(如大豆油、菜籽油)水解或酯交换获取油酸,再转化为油酰氯或油酸甲酯。

  2. 酯交换反应

    • 将十六烷基脂肪酸甲酯与油酰基化合物(如油酸甲酯)按一定比例混合,在碱性催化剂(如NaOH)作用下进行酯交换,生成混合甘油酯。

    • 关键条件:反应温度80~120℃,时间2~4小时,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~3%。

  3. 磷酸胆碱偶联

    • 将混合甘油酯与磷酸胆碱(或其活性衍生物,如氯磷酸胆碱)在有机溶剂(如氯仿、二氯甲烷)中反应,形成磷酸酯键。

    • 关键条件:反应温度20~40℃,时间12~24小时,需严格控制pH值(通常为7~8)以避免副反应。

  4. 纯化与鉴定

    • 通过硅胶柱层析或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纯化产物,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。

    • 使用质谱(MS)、核磁共振(NMR)等技术鉴定分子结构,确认C16-18:1 PC的纯度(通常≥95%)。

二、酶催化合成法(绿色化学路径)

  1. 酶的选择

    • 使用脂肪酶(如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)作为催化剂,因其对长链脂肪酸和磷酸胆碱具有高选择性。

  2. 非水相反应体系

    • 将十六烷基脂肪酸甲酯、油酰基化合物和磷酸胆碱溶解于有机溶剂(如叔丁醇、异丙醇)中,加入脂肪酶后于30~50℃下振荡反应24~72小时。

    • 优势:反应条件温和,副产物少,产物纯度高(可达98%以上)。

  3. 酶回收与产物分离

    • 通过过滤或离心回收酶,产物经溶剂蒸发和结晶纯化。

三、半合成法(基于天然磷脂修饰)

  1. 天然磷脂提取

    • 从蛋黄、大豆或动物脑中提取磷脂酰胆碱(PC),通过色谱分离得到1-棕榈酰-2-油酰-PC(POPC)作为前体。

  2. 十六烷基化修饰

    • 将POPC与十六烷基卤化物(如十六烷基溴)在碱性条件下反应,将十六烷基引入PC的sn-1位,生成C16-18:1 PC。

    • 关键条件:反应温度0~4℃,时间6~12小时,需严格控制碱浓度以避免PC水解。

四、方法对比与选择依据


方法优势局限性适用场景
化学合成法原料易得,成本低,适合大规模生产需使用有机溶剂,可能产生副产物工业级C16-18:1 PC制备
酶催化法反应条件温和,产物纯度高酶成本较高,反应时间较长高纯度C16-18:1 PC(如科研级)
半合成法基于天然磷脂,生物相容性较好原料依赖天然提取,成本较高特殊需求(如药物载体)的定制合成


关于我们:

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纳米颗粒、纳米金及纳米金棒、近红外荧光染料、活性荧光染料、荧光标记物、蛋白交联剂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点击化学产品、树枝状聚合物、环糊精衍生物、大环配体类、荧光量子点、透明质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纳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红外荧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,MRI核磁造影产品,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。

温馨提示:供应产品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!

相关产品:

DMPE 1,2-十四酰基磷脂酰乙醇胺,998-07-2

DOTMA(CI盐)1,2-双十八烯氧基-3-甲基铵丙烷(氯盐),104162-48-3

P-LysoPC 1-十六酰-sn-丙三醇-磷酸胆碱,17364-16-8

M-LysoPC 1-十四酰-2-羟基卵磷脂,20559-16-4

S-lysoPC 1-硬脂酰-SN-甘油-3-磷酰胆碱,19420-57-6

POPC 1-棕榈酰基-2-油酰基卵磷脂,26853-31-6

DPPE-cap-Biotine(钠盐),384835-52-3

DSPE-PDP(钠盐),144735-79-5

DPPE L-磷脂酰乙醇胺,923-61-5

DEPC 二芥酰磷脂酰胆碱,51779-95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