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二氧化硅微球的相关信息

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二氧化硅微球的相关信息

2025-10-17 [16]

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将链霉亲和素(Streptavidin,SA)固定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的纳米材料,结合了二氧化硅微球的高比表面积、粒径均一性以及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(Biotin)的高特异性结合能力,在生物医学、生物检测、免疫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。

一、特性与优势

  1. 粒径均一性

    • 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,粒径范围可在20纳米至10微米之间选择,满足不同实验需求。

    • 例如,50纳米微球适用于高通量检测和细胞内吞研究,200-400纳米微球便于流式细胞术和光学识别。

  2. 高比表面积

    • 二氧化硅微球的高比表面积提供了较大的负载量,可用于高效的生物分子捕获和分离。

  3. 低生物毒性

    • 适用于细胞和动物实验,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

  4. 高特异性结合能力

    • 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结合是一种非常强力的非共价相互作用,解离常数(kd)约为10⁻¹⁵,结合快速且稳定。

    • 链霉亲和素不是糖蛋白,不与糖类受体结合,非特异性吸附更少,背景更低,信噪比更好。

二、制备方法

  1. 化学交联法

    • 使用EDC(1-乙基-3-(3-二甲基氨基丙基)碳二亚胺)、NHS(N-羟基琥珀酰亚胺)等交联剂,将链霉亲和素与微球表面的羧基(-COOH)或氨基(-NH₂)反应,形成稳定的酰胺键或亚胺键。

    • 例如,通过EDC/NHS活化微球表面的羧基,再与链霉亲和素的氨基反应,确保链霉亲和素的活性不受影响。

  2. 生物素-链霉亲和素桥接法

    • 先将生物素共价连接到微球表面,再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特异性结合实现修饰。

三、应用领域

  1. 生物医学研究

    • 细胞标记:与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结合,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抗原,利用荧光信号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、结构及分子分布。

    •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:捕获目标蛋白,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。

    • 细胞内吞研究:追踪微球被细胞摄取的过程,探索细胞内吞机制和胞内运输路径。

  2. 诊断分析

    • 免疫检测:与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结合,用于ELISA、侧向层析技术(LFA)等,提高检测灵敏度。例如,在荧光原位杂交(FISH)中,SA微球可捕获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,增强信号强度。

    • 生物传感器:作为信号放大的工具,提高检测灵敏度。例如,结合生物素化探针,实现PCR产物捕获、基因序列检测等,适用于病原体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。

  3. 药物递送

    • 作为药物载体,通过SA-生物素系统靶向递送药物或基因至特定细胞。例如,将生物素化的药物与SA微球结合,实现靶向给药。

  4. 分离和纯化

    • 将链霉亲和素固定在基质上,与生物素标记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,实现特异性分离和纯化。修饰荧光微球后,可通过荧光信号实时监测分离进程和效率。

四、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

  • 储存条件:密封后于4℃冷藏保存,避免冻存导致微球团聚或活性丧失。

  • 缓冲液选择:使用pH 7.2-7.4的缓冲液(如PBS),维持链霉亲和素活性。

  • 结合条件:控制反应温度(如室温或37℃)和时间(数小时),确保充分结合。

  • 洗涤步骤:用含0.05% Tween-20的缓冲液洗涤3次,去除未结合的链霉亲和素或生物素化分子。

  • 安全操作:仅供科研使用,不可用于人体实验或食品接触。操作时佩戴手套,避免吸入微球粉末;取用前充分混匀,防止浓度变化。

关于我们:

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纳米颗粒、纳米金及纳米金棒、近红外荧光染料、活性荧光染料、荧光标记物、蛋白交联剂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点击化学产品、树枝状聚合物、环糊精衍生物、大环配体类、荧光量子点、透明质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纳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红外荧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,MRI核磁造影产品,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。
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!

相关产品:

柠檬酸钠修饰金纳米棒

银包金复合纳米颗粒

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颗粒

银纳米立方(CTAC包覆)

银纳米线

水溶性银纳米颗粒20nm

油溶性银纳米颗粒

PEG修饰银纳米颗粒

链霉亲和素(SA)修饰银纳米颗粒

CTAB修饰银纳米颗粒

PEI修饰银纳米颗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