链霉亲和素修饰的PDLA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哪些
2025-11-23
[10]
链霉亲和素修饰的PDLA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涉及表面羧基化、链霉亲和素共价偶联及纯化封闭三个核心步骤,以下为具体方法及关键细节:
一、表面羧基化
PDLA(聚右旋乳酸)微球需通过表面修饰引入羧基(-COOH),以提供与链霉亲和素结合的活性位点。常用方法包括:
化学交联法:使用戊二醛等交联剂,使含羧基的化合物(如琥珀酸酐)与PDLA微球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,形成羧基修饰层。
表面接枝法: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蚀刻活化PDLA微球表面,引入活性基团后接枝含羧基的聚合物(如聚丙烯酸),增加羧基密度。
二、链霉亲和素共价偶联
利用羧基与氨基的缩合反应,将链霉亲和素共价固定在PDLA微球表面。具体步骤如下:
活化羧基:使用碳二亚胺(EDC)和N-羟基琥珀酰亚胺(NHS)活化微球表面的羧基,形成活性酯中间体。此步骤需严格控制EDC/NHS浓度(如EDC用量为5-15 mg/10 mg微球),避免过度交联或反应不全。
共价结合:将链霉亲和素溶于pH 7.4的PBS缓冲液中,与活化后的微球在4℃下反应12小时,通过酰胺键实现共价连接。反应过程中需维持pH 7.0-8.0,防止链霉亲和素变性。
控制偶联比例:建议每毫克微球使用50-100 μg链霉亲和素,确保饱和覆盖的同时避免微球间交联聚沉。
三、纯化与封闭
去除未反应试剂:通过磁性分离(若微球含磁性成分)或离心、透析等方法,用PBS缓冲液多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链霉亲和素及副产物。
封闭活性位点:加入乙醇胺或BSA封闭未反应的羧基,减少非特异性吸附,提高微球特异性。
质量验证:通过FTIR分析确认酰胺键特征峰(1640 cm⁻¹和1540 cm⁻¹),动态光散射(DLS)检测粒径分布(典型范围200-500 nm),确保微球性能稳定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反应条件优化:需严格控制温度、pH值及反应时间,避免链霉亲和素变性或微球聚集。
储存条件:制备完成的微球应保存在2-8℃条件下,避免反复冻融导致性能下降。
应用场景适配:根据具体需求(如生物检测、细胞分选)调整微球粒径及表面修饰密度,优化检测灵敏度或分离效率。
关于我们:
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纳米颗粒、纳米金及纳米金棒、近红外荧光染料、活性荧光染料、荧光标记物、蛋白交联剂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点击化学产品、树枝状聚合物、环糊精衍生物、大环配体类、荧光量子点、透明质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纳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红外荧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,MRI核磁造影产品,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。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!
相关产品:
绿色荧光修饰的PLA微球
蓝色荧光修饰的PLA微球
橙色荧光修饰的PLGA微球
红色荧光修饰的PLGA微球
绿色荧光修饰的PLGA微球
蓝色荧光修饰的PLGA微球
橙色荧光修饰的PLGA微球
绿色荧光修饰的PET微球
蓝色荧光修饰的PET微球
橙色荧光修饰的PET微球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