硫化铜纳米颗粒的结构特性
2025-10-31
[11]
硫化铜纳米颗粒(CuS NPs)是一类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,以下从结构特性、制备方法、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:
一、结构特性
半导体性质:CuS属于p型半导体,带隙约为1.2 eV,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(NIR)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,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高。
形貌多样性:根据结构不同,CuS纳米颗粒可分为:
实心硫化铜纳米颗粒:结构致密,适用于基础光学和电学研究。
中空硫化铜纳米颗粒:内部具有空腔结构,可提高载药能力,适用于药物输送和肿瘤治疗。
中空介孔硫化铜纳米颗粒(HMCuS NPs):兼具中空结构与介孔表面,比表面积更大(可达500-630 m²/g),负载能力更强,是多功能治疗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高比表面积:单位质量的纳米颗粒拥有更多表面原子,提供更多反应位点和活性中心,有利于药物负载、催化反应等。
优异的光电性能:对近红外光(808 nm)具有强吸收能力,光热转换效率高,可产生≥50℃的热量,用于光热治疗。
良好生物相容性:细胞毒性低,适合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药物载体。
二、制备方法
液相法:
水热/溶剂热法:在密闭反应釜中,通过高温高压条件合成CuS纳米颗粒。例如,以钛酸四丁酯为模板,加入L-半胱氨酸蚀刻液,160℃反应18小时,可制备壁厚8 nm、孔径4-6 nm的中空介孔结构。
微乳液法: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体系,控制反应条件合成纳米颗粒。
模板法: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,加入硫酸铜和硫代乙酰胺溶液,反应后溶解除去模板,得到中空结构。
气相法:通过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CuS纳米颗粒。
固相法:通过固相反应合成CuS纳米颗粒,但成本较高,工业化应用较少。
三、应用领域
生物医学:
光热治疗(PTT):利用近红外光吸收能力,将光能转化为热能,杀灭肿瘤细胞。
光动力学治疗(PDT):在近红外光照射下,CuS纳米颗粒释放铜离子,与周围环境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产生羟自由基(·OH),诱导癌细胞凋亡。
药物载体:作为多功能药物载体,负载化疗药物、基因物质或荧光探针,实现联合治疗(如PTT+PDT+化疗)与诊疗一体化。
抗菌应用:通过光热效应和铜离子释放,有效杀灭细菌(如MRSA)。
催化领域:
氧化还原反应:作为催化剂用于CO氧化、水煤气变换反应等,高比表面积提供更多活性位点。
光催化:利用窄带隙(~2 eV)捕获可见光,用于CO₂还原、水分解等反应。例如,Cu1.95S@CuS异质结构减少了光生电荷载流子复合,增强了CO₂向CO的光还原活性,产物选择性可达100%。
关于我们:
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:合成磷脂、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、嵌段共聚物、磁性纳米颗粒、纳米金及纳米金棒、近红外荧光染料、活性荧光染料、荧光标记物、蛋白交联剂、小分子PEG衍生物、点击化学产品、树枝状聚合物、环糊精衍生物、大环配体类、荧光量子点、透明质酸衍生物、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、碳纳米管、富勒烯,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,聚合物微球,近红外荧光染料,聚苯乙烯微球,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,MRI核磁造影产品,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。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!
相关产品:
CuCo 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颗粒
二氧化铪纳米颗粒
过氧化锌纳米颗粒
二硫化钼纳米颗粒
过氧化钙纳米颗粒
油酸修饰的锰锌铁氧体纳米晶10nm
Tosyl甲苯磺酰基磁珠
羧基葡聚糖磁珠
核酸提取羧基磁珠200nm
Oligo(dT)磁珠
二氧化钛磁珠1um
- 上一篇:壳聚糖硫化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
- 下一篇:中空介孔硫化铜纳米颗粒的特点

